高山掘“金” 有机山药成为富民产业 ——记雅安市返乡创业者刘文齐

刘文齐展示宝兴山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初冬时节,在宝兴县一处高山上,晨雾还未散尽,宝兴县齐海蒙农业有限公司的有机山药基地里已是一派忙碌景象。
农户们背着竹筐,小心翼翼地拨开松软的腐殖土,一根根形态饱满、带着泥土清香的有机山药被缓缓挖出,空气中弥漫着山药特有的清甜气息。这片3000余亩的山药种植基地,是返乡创业者刘文齐用十余年心血浇灌出的“致富田”。
作为宝兴县齐海蒙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文齐怀揣着对大山的热爱与创业的热忱,将野生山药“驯服”成响当当的有机品牌,在生态保护与乡村致富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书写了一段返乡创业的精彩答卷。
□本报记者 郑瑶
慧眼识珍
从一碗粥到千亩有机山药基地
刘文齐与宝兴山药的不解之缘,始于十余年前的一次邂逅。
在宝兴县一次公益活动中,刘文齐首次尝到了用当地高山原生态山药熬制的山药粥,那软糯清甜、宛若冰激凌的独特口感,让她久久难忘。随后,刘文齐敏锐察觉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阔前景——这种靠农户零散采挖、量少却供不应求的野生山药,或许能成为带动乡亲们致富的“金疙瘩”。
2017年,刘文齐毅然辞去原有工作,扎根宝兴这片热土,创立宝兴县齐海蒙农业有限公司。为了让野生山药更好地适应人工种植,她流转了山药原生地附近的高山荒地,并搭建起种植基地。
创业初期,陡峭的山路是刘文齐和工人们每日的必经之路,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他们都坚守在田间地头。寒冬时节,当皑皑白雪覆盖山野,刘文齐顶着严寒收获第一批人工种植的山药时,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她坚持的动力。
面对野生山药产量低、品相差的难题,刘文齐坚信,科技兴农是唯一出路。她带着产品远赴外地,参加国家山药产业科技创新研讨会,并主动对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院校,携手开展高山有机山药研发,最终拿下12项科技专利。为摸清山药的核心价值,她还将样品送往权威机构检测,结果证实宝兴山药的氨基酸、维生素等多项指标表现优异。
依托宝兴县的生态优势,刘文齐严格遵循有机生产标准,在种植过程中坚决不用化肥、不施除草剂,悉心呵护每一株山药。如今,她的种植基地已连续9年获得国家“有机证书”,基地内普通山药年产量已达250吨,其中有机山药年产量25吨,昔日的野生山珍已然成长为规模化种植的有机佳品。
抱团共赢
以产业之力绘就乡村振兴图景
“开发一片地,唤醒一个人,走准一条路,造福一方人。”这是刘文齐的创业初心。
在创业之初,刘文齐就创新采用“公司+合作社”模式,后来又拓展为“公司+合作社+农户”机制。她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爱心与责任融入产业发展之中。
刘文齐深知有机农业的不易,从土壤改良到采挖检测,每个环节她都倾注大量心血。2023年,4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到位,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也让刘文齐得以扩大种植规模、完善产业链条。
如今,刘文齐已成功打造出有机山药、有机蕨菜、宝兴跑山猪、枇杷等多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建成3000亩以上有机山药生产基地、3000亩有机蕨菜基地和1200头跑山猪养殖基地,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
作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负责人,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1000余人实现劳动力就地转化,帮助1000户农户走上致富路,户均年纯收入较往年增长9000余元。
多年来,刘文齐获得了“雅安市服务业发展先进个人”“雅安市返乡下乡创业明星”“雅州百千万人才”等多项称号。她用十余年的实干与坚守,将个人创业梦想融入乡村振兴国家大计,在宝兴的绿水青山间,书写了“小我融入大我”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