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区积极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新路径
雨城区立足“川藏茶马古道起始地”定位,以规划为引领、工程为抓手、联动为支撑,积极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路径,有效实现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的有机融合。

一是强化名录保护,夯实传承基础。构建“名录扩容+连片保护”双重体系,系统夯实传统村落保护基础。精准对标《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要求,有序推进草坝镇九龙村、晏场镇宝田村、多营镇大深村3个村落申报第二批四川传统村落,持续扩大保护名录。依托现有8个省级传统村落(含6个国家级),积极开展四川省传统村落特色保护区申报工作,着力推动实现从“点上保护”到“连片保护”的跨越,为整体性保护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聚焦硬件提升,优化人居环境。市、区两级强化政策保障,住建、财政、文旅等部门协同发力,共同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区住建局牵头联合镇、村构建多级巡查体系,“十四五”以来累计开展消防安全及历史文化要素排查30余次,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稳步推进6个中国传统村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累计投入2.5亿余元,先后完成上里镇污水PPP项目、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等项目,村落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目前,已谋划储备“十五五”项目2个,总投资1亿元,将重点用于传统村落建筑修缮、消防管网铺设及应急设施建设,持续夯实硬件基础。
三是推动流域联动,赋能乡村发展。立足“流域联动、特色互补”原则,构建传统村落差异化发展格局。在北部陇西河流域,以上里古镇为核心,串联沿线村落推进“民宿集群+肌理保护”改造,同步推进道路升级与绿道建设;结合“年猪节”等民俗资源,打造“节庆+游览”特色场景,有效吸引游客、促进消费。在南部周公河流域,以望鱼古镇为重点,依托“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村民参与”的模式,吸引20余家业态,开发藏茶手作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在活化利用传统文化的同时,带动超百名村民本地就业,形成“文化保护—业态培育—民生增收”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