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区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舒乾坤:于无声处鉴微尘 为离散亲情助团圆

舒乾坤(中)帮助市民寻找失散亲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每日与微末之物为伴——一滴干涸的血迹、一根隐匿的纤维、一个看不见的基因片段,都是他破译生死谜题的密码。这份与逝者“对话”的职业,让他被称为“尸语者”。他就是舒乾坤,他的职责远不止于解读死亡,更在于守护生命,在生与死之间架起希望的桥梁。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舒乾坤凿穿时间的壁垒,用科学为绝望之人点亮团圆的微光。
2008年,在一次主动请缨的行动中,舒乾坤受伤致8级伤残,可这次受伤经历并未让他退却,反而让他在后续工作中更加专注。从警以来,他累计完成现场勘验与检验鉴定2700余起,保持着“零失误、零差错”的记录。在公安部督办的“挖掘机电脑主板系列盗窃案”中,他于细微处捕捉到关键DNA信息,一举摧毁横跨多省的盗窃链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上百万元。2021年,自公安部部署“团圆行动”以来,他先后破获涉拐积案3起。在4年多时间里,他行程2万余公里,共找回失踪妇女儿童10余人,在打拐工作中贡献突出。
人物名片:
舒乾坤,藏族,四川宝兴人,198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职硕士,2005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区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警务技术一级主管,一级警督警衔。
近年来,舒乾坤荣立个人三等功二次,获个人嘉奖七次,获“优秀公务员”五次、“优秀共产党员”四次、“先进个人”称号六次,被授予“党员先锋示范岗”,荣获“政法先锋”称号,被四川省公安厅评为“优秀现场勘查员”“全省公安机关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两大行动”成绩突出个人。
淬炼
从警界新人到“尸语者”
这位让证据“开口”的硬汉,并非生而无畏。舒乾坤初学病理学,后转攻法医专业。舒乾坤第一次拿起解剖刀,面对冰冷的遗体时,他的手却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一刀下去,遗体会不会突然醒来?”这个念头在舒乾坤脑海中挥之不去,那次解剖后,他一夜未眠。
初任法医,舒乾坤便在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现场解剖。当时正是一月份,寒风刺骨,他与一具高度腐败的尸体共处近十个小时,恶臭扑面而来,让他吐空了胃里的一切。
“全靠老师的鼓励,全靠自己硬扛。”舒乾坤说,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第一次”,才让最初的恐惧与不适淬炼成今日的从容与坚定,进而让他从警界新人蜕变为能与遗体“对话”的“尸语者”。
“他是领导,却总是冲在最前面。别看他是糙汉子,却格外细心,那份细心让他总能‘打捞’出决定性的证据。”同事蔡曦说。
匠心
用严谨与细致拨开案件迷雾
病理学的专业背景,让舒乾坤在工作中独具优势。他积极推动工作方法创新,主持构建“非正常死亡案(事)件处置雨城模式”,运用“法医损伤+病理组织技术”建立分析模型,为重大疑难非正常死亡案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一模式获得上级高度肯定,并被多地公安机关借鉴推广。
“在刑事技术领域,非正常死亡案(事)件的定性往往迷雾重重。是人为还是意外?这直接关系到案件性质的判定,对死者家属更是意义重大。”舒乾坤说。
2025年夏,雨城区草坝镇发现一具高度腐败的尸体,其头部多处骨折,死者身份不明,是他杀还是意外?舒乾坤接手后,按照“非正常死亡案(事)件处置雨城模式”开展工作,用刑事案件的办案手法进行办理。他以尸体发现地的河流为线索逆向追踪,最终将视线锁定在名山区的一起失踪人口报案上。
通过严谨的走访和细致解剖,他最终将谜底解开:原来,洪水漫过公路时,死者驾驶摩托车不幸被卷入急流,头部和胸部的多处骨折均符合洪水中与硬物撞击的特征。真相大白,这是一场令人痛心的意外。当舒乾坤得知死者家境困难后,他的工作并未止步于鉴定报告。随后,他主动联系殡仪馆,经多方协调,尽力为死者家庭减免费用。
结案后,死者妹妹含泪送来锦旗,这不仅是对真相的告慰,更是对一位警察“将群众事当作自己事”的滚烫初心的最好见证。
在这份创新模式背后,是舒乾坤刻入骨髓的细致与对职业的无限敬畏。法医学鼻祖宋慈的“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的训诫,更是他恪守的信条。
此外,舒乾坤还是一位用现代科技为古老智慧赋能的“匠心”侦探。2019年,涉案金额上百万元的系列挖掘机电脑主板盗窃案现场“干净”得反常,当时仅存一个模糊的手套印。舒乾坤反复琢磨,最终在草丛深处寻获一双被遗弃的白色手套,由此撬动全案,实现了对跨越多个省的偷盗、售卖等全链条打击。
在一起命案中,现场看似没有漏洞,可舒乾坤却紧盯着沙发下一双崭新的胶鞋。“新鞋,为何藏在暗处?”这个违反常理的细节,被舒乾坤捕获。最终,他在鞋上找到一滴笔尖大小的血点,成为锁定真凶的无声证词。
归途
用技术照亮团圆路
技术是舒乾坤的“利剑”,而公安部部署的“团圆行动”则让这把“利剑”浸满了人间温情。
一张在金凤寺前拍摄的童年照片,曾被舒乾坤看过无数遍。照片上,5岁男孩的笑容与32年的失踪迷雾形成残酷对比。在5000余条信息的数据海洋里,舒乾坤像一位执着的渔夫,一次次撒网,一次次筛选。直到2024年11月,DNA与跨年龄人像比对技术,让模糊的童年影像与长大后的成年人得以跨越时空完美重合。
在舒乾坤积极努力下,并在公安部、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协助下,寻找范围不断缩小,最终确定了失踪多年的小钟。认亲现场,小钟与父母紧紧相拥,当时舒乾坤站在人群后方,眼眶微红,泛起泪水。
“你们是人民的好警察,情系百姓、一心为民……”2024年,这封来自寻亲者家属的感谢信,背后藏着的是32年的骨肉分离。从贵州到广东,舒乾坤与同事们千里奔赴,最终用一份DNA鉴定报告,为这场漫长的寻觅画上了团圆的句号。
4年多来,舒乾坤行程2万余公里,成功帮助10余个家庭实现团圆……这些数字见证着舒乾坤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也成为照亮更多离散家庭寻亲之路的希望之光。
初心
老旧大院里的“小舒”
英雄不只在聚光灯下,更在寻常巷陌间。作为雅安市党代表,舒乾坤联系的老旧家属院有一个“老大难”问题:因水管老化让居民用水困难。
舒乾坤得知该情况后,不走过场,勇于担当,主动协调住建等部门,经过反复沟通推进,该大院居民终于有了干净水。
当清流涌入家家户户,大院里的黄嬢嬢逢人便夸:“小舒多对的,啥子事情都会帮我们。”
从帮助老旧小区解决用水难问题,到为困难家庭协调减免殡葬费用,舒乾坤将警察的温暖,细致地编织进社区肌理的最深处。
生活
巧妙平衡工作与兴趣
在舒乾坤家中,萨克斯管静静倚靠在一个角落里,那是他在难得的闲暇时光里,与自己的对话。
每逢春节,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区分局刑警大队食堂门口,总有舒乾坤挥毫写就的春联,那红纸黑字间,是他对同事们最朴素真挚的祝福。这些,都是他与沉重工作和解的方式。
舒乾坤的名字里有“乾坤”二字,于他而言,何谓“乾坤”呢?那是在伤残之躯内,开辟出的精神高地;是在微观证据中,构筑起的正义宇宙;是用技术与仁心,为一个个亲人失散家庭扭转的命运天地。他始终坚信:“世界以痛吻我,我则以科学为钥、以技术为桥,为无声的证据找到归途,为离散的亲情寻回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