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掌控整个精神世界
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 袁勇贵
本报记者 高 阳
一个成年人的大脑重约1.4千克,占体重的2%左右,看似不大,却是一个精密复杂的器官。每天灌注大脑的血液流量足足有2000升,耗氧量占全身的1/4,里面的血管长度可达16千米。人脑发达的神经网络,控制着我们的思想、记忆、情感、触觉、视觉,调节身体的每一个过程。大脑虽小,五脏俱全,它分成许多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区,既独立又互有联系地协作着。如果这些脑区“失控”,我们的身体、思想、情绪就会发生变化。
额叶:调控思维决策
大脑主要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每个半球的皮层又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其中额叶最大,占大脑半球前1/3的位置,功能涉及人格特征、个性表达、决策和调节社会行为、手眼运动控制等。一旦额叶发生病变,就可能出现精神障碍,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减退、反应迟钝、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一项发表在《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腹侧内前额叶皮层受损会导致自我印象模糊。如果脑中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癫痫等疾病侵犯了额叶,患者会忘记很多事情,甚至忘记自己是谁。可以说,人格特征都藏在额叶里。
枕叶:视觉处理中枢
枕叶位于大脑后方,脖子以上,是四个脑叶中最小的,却对日常生活影响极大。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眼睛接收光刺激,进行视觉处理,作出识别和反应。枕叶负责让人“看见东西”和知道“看见的东西是什么”,即评估色彩、大小、距离、深度、属性和意义。枕叶损伤最明显的影响是失明;枕叶癫痫还可引起幻视,出现“重影”的情况;其他的症状还有难以感知颜色、形状、尺寸和大小,无法识别或阅读文字;难以识别熟悉的物体或面孔,无法察觉物体在移动等。
顶叶:帮助空间定位
顶叶在我们头顶部位,处于额叶、枕叶和颞叶之间,顶叶的不同区域有特定的功能。最前部区域可以整合各种感官刺激,从而对物体的形状、质地和重量进行辨认。后外侧区域则主要负责识别空间关系,了解我们的身体在哪里,周围物体在哪里,移动轨迹是怎样的。中部区域则与计算能力、书写能力、分辨左右、手指辨别等相关。一旦顶叶受损,可能会出现灼烧感、刺痛感、沉重感,分不清冷热,也失去了定位能力。手眼的平衡和协调力也会下降,一侧肢体失去感觉等。
颞叶:处理听觉刺激
颞叶位于我们的耳侧,功能与听觉相关,其在声音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颞叶通过耳朵接收不同的刺激,并“有选择性”地处理信息,过滤掉不必要的声音,专注于环境中重要的声音。颞叶病变常出现在癫痫发作时,多表现为意识朦胧、情绪紊乱、幻觉、错觉、记忆缺损等。
韦尼克区和布罗卡区:语言理解中枢
颞叶又细分为不同区域,其中,左侧颞叶包括两个关键结构:韦尼克区和布罗卡区。布洛卡区是19世纪60年代由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作为语言的运动中枢,主要功能是编制发音程序、语法结构等。这里发生病变容易引起“运动性失语症”(也叫表达性失语症),患者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费力,不能使用复杂句法和词法。韦尼克区是人脑语言的处理中枢,1874年由研究脑损伤和中风的德国医生韦尼克发现。不同于布洛卡区,韦尼克区负责理解语言。如果这里出现问题,会发生严重的“感觉性失语症”,导致理解能力缺失,即使患者能滔滔不绝地说话,但话语毫无逻辑,不能被理解。
杏仁核:恐惧来源于此
杏仁核位于大脑的每个半球的下方,如杏仁一般大小,负责情绪学习和记忆。杏仁核与大脑的奖励系统、压力以及感知威胁有关。这就是为什么当看到蜘蛛、蛇等吓人的事物时,身体会出现紧张、心跳加速,这与杏仁核可以存储恐惧情绪有关。193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一位神经科学家克吕弗和布西切除了一只猕猴的杏仁核,发现猴子变得无所畏惧,甚至拿着蛇往嘴里塞。因为杏仁核受损之后,人的“恐惧”就消失了。当然,杏仁核还与很多情绪有关,比如过于焦虑的人、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有路怒症的人,他们的情绪更容易失控,很可能是因为杏仁核过于敏感。研究还显示,睡眠剥夺后,杏仁核与前额叶中部的神经联系减弱,也会使情绪反应变得更加敏感。
扣带回:涉及攻击行为
扣带回属于大脑边缘系统的皮质部分,主要功能涉及与情绪有关的感觉输入和攻击行为的调节。扣带回受电刺激后,可发生广泛的内脏反应,如呼吸、胃肠蠕动、腺体分泌、竖毛和扩瞳等变化;还会出现表情冷淡、缄默症、运动不能等;听、视、嗅、味及触觉也出现障碍,无法完成有意识的运动。某些精神心理疾病也与扣带回异常有关,如强迫症、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患者还常伴有精神和肉体性紧张、注意力涣散、过度活跃、冲动行为等问题。
海马体:记忆储存中枢
海马体,顾名思义,形状像海马,长在大脑内部的两侧,只有拇指大小,却是决定记忆力和脑力的关键部位。美国神经学家佛杜希博士指出,海马体体积越小,能记住的东西越少,越可能患认知障碍。海马体轻微受损的表现是记不起人名、地名,复杂的事情难以处理,中重度可出现认知退化,忘记身边亲近的人,丧失语言和自理能力等。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中风、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等,都可能导致海马体受损。保护海马体,要做好日常的训练和保护,比如可以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做冥想训练、脑力游戏,保证充足睡眠、运动训练等,都有助保护认知功能。
松果体:调节生物节律
松果体位于大脑深处,为长5~8毫米、宽3~5毫米的椭圆形小体。其通过调节褪黑素的昼夜分泌周期,向中枢神经系统发放“时间信号”,引发“生物钟”现象。松果体还能干扰人的情绪反应。例如,人们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会感到心情舒畅、精力充沛、睡眠减少;而在细雨连绵的天气感到情绪低沉、郁郁寡欢、常思睡眠,都是松果体在“作祟”。此外,松果体还分泌与成长发育和性征有关的激素等。若松果体受到破坏,不仅会扰乱睡眠,还会影响发育和内分泌,出现生殖器官早熟。生活中要避免一些坏习惯,例如长期熬夜、电子蓝光照射,都会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而规律作息,多晒太阳,可以促进夜间褪黑素分泌,白天心情愉悦。
小脑、脑干:维持个体生命
小脑位于颅后窝处,不仅与大脑皮层形成神经回路,还与脑干及脊髓有大量的纤维联系,在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协调和形成随意运动中起重要作用。一旦受损,人会站立不稳、左右摇晃,还影响书写和手眼协调,比如笔迹异常、字迹不规则、笔划震颤、写字过大或过小等。
脑干位于大脑下方,自下而上分为延髓、脑桥和中脑。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脑干受损直接引发生命体征紊乱,后果可想而知。
要说明的是,随着现代科学对大脑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发现大脑各个区的功能并不那么单一,有时一个脑区承担多种任务,各结构之间也互通有无,牵一发动全身。因此,我们可以对脑区的功能有大概印象,但不能变成“颅相学”,认为有什么症状一定是哪里出问题,这是不严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