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成都平原7市40个县(市、区) 都江堰灌区诞生一支防汛抗旱青年突击队
密切关注水情、雨情,做好指挥调度
在都江堰渠首靠前报道灌区汛情
7月9日,一支由320人组成的防汛抗旱青年突击队在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成立,这支队伍分为指挥调度、应急巡护、抢险救灾、宣传宣讲4支队伍。近日,记者走进这支防汛抗旱青年突击队工作一线,深入了解他们是如何保障灌区顺利度汛的。
技术专业:
应用无人机、数字孪生系统等科技手段
鼠标点击起飞按钮,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四班班长余敏眼前的电脑画面上,一架无人机从停机坪缓缓升起,开启了两天一次的巡检工作。
作为防汛抗旱青年突击队抢险救灾队的一员,余敏平日的工作是操控无人机对都江堰渠首内江四大干渠进行检查,全长共9.147公里。
“无人机就像是给我们装上了能够飞行的‘眼睛’,平常很难到达的位置,无人机能够很快抵达,并通过高清摄像头呈现,节省了人力与物力,让我们在汛期安心了不少。”余敏说。
在余敏座位的右边,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班员、防汛抗旱青年突击队指挥调度队队员熊周密的水情调度记录本上,详细记录着时间、调度人员、调度内容等具体情况。就在7月10日,熊周密刚刚经历了都江堰鱼嘴断面近3年来最大的一次洪峰过境。
“说实话,面对这么大的过境流量,还是很紧张,岷江上游来水量迅速增加,流速也很急,对都江堰渠首枢纽和其他渠道都是一次考验,因此,智慧化的指挥调度系统就很关键了。”熊周密所指的智慧化指挥调度系统,是应用于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的都江堰渠首枢纽数字孪生系统,能够实现及时准确预报、全面精准预警、同步仿真预演等功能,科学智慧调度枢纽的来水量。
在过境洪峰来临的前一天,熊周密和其他防汛值班人员通过这套都江堰渠首枢纽数字孪生系统,设定了都江堰鱼嘴最大洪峰流量为2000立方米每秒的模型推演,拟订了“调控内江流量、加大外江排洪”的分洪建议方案。最终,实际洪峰测得最大流量为2030立方米每秒,预演调度方案完全能够应对此次洪峰。
正如岳耀先所说,“技术专业性”是这支防汛抗旱青年突击队的一大特点。防汛抗旱青年突击队不仅有传统的防汛方法与经验的加持,也更积极地应用最新的无人机、数字孪生系统等科技手段,以提升应对都江堰灌区汛期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应对高效:
人岗相适 覆盖成都平原7座城市
主汛期,连续的降雨牵动着一线水利工作者的心。“最近我们轮流值守一线,遇到险情就需要第一时间赴现场抢险。”防汛抗旱青年突击队抢险救灾队队员周强说道。
据了解,都江堰灌区的各级河流及五级渠系总共有4万多公里,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因此,面对如此庞大的水网,这支防汛抗旱青年突击队分布在了都江堰灌区所覆盖的成都平原7个城市40个县(市、区)当中,以应对不同区域出现的各类情况。
“队员们在平日的工作中分布在不同的岗位上,一旦遇到险情,通过我们的机制发出调度令,就能够精准地应对。”岳耀先表示,哪类险情需要哪类人员行动,哪个地区需要多少人员投入,都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度,尽快投入到基层抢险中去。
此外,记者了解到,针对防汛抗旱青年突击队各支队伍的不同职责,该中心还会开展相应的培训,并通过日常的工作来消化,从而转换为经验,做到人岗相适,提高在灾害预防与处置方面的效率。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魏捷仪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