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种树正当时 龙泉山将造林7万亩
修建蓄水池
运送树苗
整地挖坑
一夜的秋雨,让清晨的龙泉山略带寒气,树叶上的水滴掉落于泛黄的泥土之上,让山间的道路也变得有些泥泞。崇山密林间,龙泉山国家储备林的建设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成百上千的施工人员按小组为单位分布于此,用自己的汗水为新苗木安家。
“秋季地表温度适宜,树木种植后容易愈合,且种植后树木的叶子很快就会脱落,不会出现失水的情况,正是植树的好时节。”成都昆仑森投龙泉山生态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抢抓秋冬季造林宝贵时节,他们在10月大面积启动栽植工作,力争超额完成全年新造林1万亩、退化林修复6万亩的目标任务。
种树
体力活背后有很多科学
整地挖坑、施肥回土、苗木栽植、浇定根水……密林深处,记者见到了正在植树的施工队伍,他们头戴黄色的安全帽,统一身着橙色的工作服,按小组施工,几分钟就能完成一棵树苗的栽植。“按照目前的进度,年底前我们就将完成全年营造林7万亩的既定目标。”工作人员陶吉贺说。
“种树看着是一个体力活,其实背后也有很多科学知识。”现场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树种的选择上,他们精心挑选了香樟、椿树等阔叶树,科学地搭配树种有利于储备林长远的发展。同时,在进山前,他们首先会在山下的基地对树苗进行初步的培育,“只有那些长势好,成活率高的树苗才能通过筛选,被运送过来。”
在栽种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根据树种的具体情况,控制好树木栽种的疏密,既不让树木相邻太近发生激烈争夺养分的情况,也不能让树木相邻太远浪费空间。此外,在栽完树苗后,工作人员还会在树苗周围铺上防草垫,预防杂草争夺树苗的养分。
运送树苗
龙泉山有支骡子队
就在记者探访的途中,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动物的嘶鸣,回头一看,一队似驴又似马的动物正驮着树苗走来。
“这是我们为了运送树苗而专门租来的骡队,共有12头。”相关负责人介绍。
原来,随着龙泉山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推进,距离公路较近的区域已经种植完毕,在没有机械、车辆的帮助下,仅靠人力将树苗搬运至密林深处,已然不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想到了租用当地骡子帮忙运输的办法。”
据了解,骡子力气大,耐力好,每头骡子一次可以运送12棵树苗,平均每天可以运送8次,“这样我们整个骡队一天可运送的树苗就超过1千棵,极大提高了我们的种植效率。”负责人补充。
蓄水
不仅灌溉林木 也优化生态
等一批树苗种植完毕,记者随着骡队回到他们接收树苗的中转站,在那里,另一批专业的工人正在机械的帮助下修建蓄水池。“目前蓄水池已基本完工,待水池边的护栏建好,很快就能投入使用。”现场负责人说。
记者留意到,蓄水池深约5米,呈圆柱形,四周和底部都用混凝土加固,并修建一处可供人走到池底的楼梯,“用混凝土加固主要是为了防止水渗透出去。”施工人员说,投用后,蓄水池就可以接纳、储蓄龙泉山雨季的雨水和溪水、泉水,到季节相对干燥的时候,工作人员就能够将蓄水池的水抽出来,用于灌溉周围的林木。
而在距离该蓄水池10分钟车程的地方,记者还看到了一处更大的蓄水设施,“这是我们打造的山坪塘,从外观看,山坪塘的外形不是圆形而是梯形,可储蓄的水量也大大超过蓄水池,可灌溉的林木面积将超过5000亩。”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施工队已修建13处山坪塘和多处蓄水池,“我们今年计划修建34处山坪塘及蓄水池。”施工人员说,当这些水利设施建设完成,就将基本解决储备林项目旱季灌溉的问题,“与此同时,山间的动物也将新增饮水的水源,促进储备林内生物多样性发展。”(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白洋 摄影 彭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