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汽车产业驶向“智高点”
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东部产业园已有宁德时代、大族激光等多家龙头企业入驻。图为产业园全景。杨玉凡 摄
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时代长安宜宾工厂内,每秒钟就有一个电芯下线,每2.5分钟可产出一个电池包,每天生产的电池可以装备超过2500辆新能源汽车,工厂的自动化率达95%以上。
这些下线的电池将被运往重庆,进入长安汽车两江工厂的总装车间,装配在一辆辆智能新能源汽车上。重庆产的长安深蓝汽车离不开四川宜宾造的电池,成都造的沃尔沃汽车同样装有重庆产的零配件。截至2023年底,川渝两地汽车年产量已超3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超40万辆,建成动力电池产能超200吉瓦时,产业整体规模达7500亿元。
如今,川渝两地围绕“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目标,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为主攻方向,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合作,携手打造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截至2023年底,川渝两地汽车年产量已超3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超40万辆,建成动力电池产能超200吉瓦时,产业整体规模达7500亿元
●成渝地区已建成我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拥有45家整车企业和1600多家配套商,全域自主配套率超过80%,汽车产量占全国11%
●截至目前,两地累计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超900辆,建成加氢站26座,自动驾驶及车路协同测试道路里程累计已超过2200公里
合“2”为“1”:完善产业链配套,携手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四川是长安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产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谭本宏介绍,长安汽车各主流车型搭载了四川44家供应企业提供的零部件,带动了川渝683家合作伙伴、12万人就业。
宜宾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耕动力电池赛道,依托宁德时代、时代长安等龙头企业,积极为川渝地区汽车产业做好配套,成功招引了一大批产业链核心企业落地。“中国动力电池之都”正加速崛起。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川渝两地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生动写照。
看园区协同。四川广安、内江与重庆渝北、荣昌等毗邻地区联合打造汽车产业协作示范园区,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重点方向创建特色产业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宜宾三江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鱼复新城共建“汽车零配件协同配套基地”,打造川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集聚区。
看企业协作。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系统领军企业不断扩大规模,中创新航、吉利电池等项目持续完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催化剂等基础配套,携手推动川渝地区打造全国动力电池和氢燃料动力系统领先地区。
看平台互通。近年来,两地不断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为两地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提供供需信息对接,已促成相互配套超400亿元。两地政府部门还搭建合作平台,提供政策法规宣传、行业信息动态等精准服务,助力两地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不断深化产业合作。
数据显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启动建设以来,川渝两地汽车产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零部件配套体系更加完善,成渝地区已建成我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拥有45家整车企业和1600多家配套企业,全域自主配套率超过80%,汽车产量占全国11%。当前,两地正携手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共建产业生态、强化产业协作为实施路径,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全面提升川渝汽车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
“1+1>2”: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川渝汽车产业不断向“新”
在6月初举行的第二十六届重庆国际车展上,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汽车产业趋势,长安、睿蓝、赛力斯、领克等“川渝造”品牌,让观众眼前一亮。
无独有偶。在第十届成都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上,国内外众多智能网联领域的企业扎堆,首次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
业界普遍认为,汽车产业的未来“上半场”是新能源汽车,“下半场”是智能网联汽车。川渝两地的两场国际性汽车展会正印证了这一观点。
近年来,川渝两地组建川渝产教与创新联盟,川渝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水平研发制造基地正在加速形成。长安汽车与成都华川电装、四川瑞创汽车深度合作,联合研发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试制新产品工程样车;成都富临精工与重庆青山工业历时三年联合研发的电磁阀产品,成功摆脱该产品的进口依赖,实现产品技术自主化。此外,长安、赛力斯等行业龙头企业还与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多方位合作,实现常态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川渝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打下坚实基础。”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已聚集100余家国内外头部企业,智能网联测试能力在国内处于第一梯队,成都初步构建起“车、路、云”协同的车城网。此外,四川正加快软件、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打造集标准制定、检测检验、示范应用、国际合作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不断向“新”的川渝汽车产业还在探索更多新赛道。发挥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和氢能产业优势,川渝正推进“氢、电、智行”三走廊建设,两地已联合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鼓励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点网络增设加氢功能,探索在港口码头、
物流园区等区域依法依规建设企业自用加氢站。截至目前,两地累计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超900辆,建成加氢站26座,自动驾驶及车路协同测试道路里程累计已超过2200公里。(记者 寇敏芳)